黔越矿业有限公司高家岩煤矿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责任制
2017年7月1日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责任制
一 、总则
1 、为贯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风险管理,防范发生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维护企业稳定,结合矿井安全生产实际,制定本制度 。
2 、各部门按照“分级控制”的原则,建立“分工明确、上下协同、专业配合、共同防御”的安全风险预警和控制体系,明确各级人员的职责,建立安全风险预警和控制工作流程,根据安全风险列别及严重程度,落实预防和应急措施,化解和降低安全风险 。
3 、各专业管理部门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履行部门职责,落实安全责任,认真做好本专业管理范围内安全风险预警和控制工作 。
二、安全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
1、风险评价的方法
风险矩阵法将
将可能性发生的大小和后果的严重程度分别用定性的语言或表明相对差距的分值来表示,然后将两者结合起来,得到形似矩阵的风险程度的表示 。
可能性能级分类
后果等级
危险程度等级
风险矩阵
风险控制
是指根据危害评价的结果,选择 、制定和实施适当的风险控制计划来处理风险,它包括风险控制方案范围的确定,风险控制方案的评定 、风险控制计划的安排和实施 。
2、安全对策措施应具备的基本功能
在考虑 、提出安全对策措施时,有如下基本要求:1)能消除或减弱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危害;2)能处置危险和有害物,并降低到国家规定的限值内;3)能预防生产装置失灵和操作失误产生的危险、危害;4)能有效预防重大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发生;5)意外事故时,能为遇险人员提供自救和互救条件。
3、制定安全对策措施应遵循的原则
安全技术措施等级顺序;
安全对策措施应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经济合理性
1)安全技术措施等级顺序
当安全技术措施与经济效益发生矛盾时,应优先考虑安全技术措施上的要求,并应按下列安全技术措施等级顺序选择安全技术措施:直接安全技术措施、间接安全技术措施 、
指示性安全技术措施 。
若间接 、指示性安全技术措施仍然不能避免事故 、危害发生,则应采用岗位安全作业标准 、安全教育 、培训和个体防护用品等措施来预防 、减弱系统的危险、危害程度安全技术措施等级顺序
应遵循的具体原则消除—通过合理的设计和科学的管理,尽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险 、有害因素,如生产中以无害物质代替有害物质,实现自动化、遥控技术等。
预防—当消除危险、有害因素确有困难时,可采取预防性技术措施,预防危险 、危害的发生,如使用安全阀、安全屏护 、漏电保护装置、安全电压、熔断器 、防爆膜、事故排放装置等 。
减弱—在无法消除危险、有害因素和难以预防的情况下,可采取减少危险、危害的措施,如采用局部通风排毒装置、生产中以低毒性物质代替高毒性物质、降温措施、避雷装置、消除静电装置、减振装置、消声装置等 。
隔离—在无法消除、预防、减弱的情况下,应将人员与危险 、有害因素隔开和将不能共存的物质分开,如遥控作业 、安全罩 、防护屏 、隔离操作室、安全距离、事故发生时的自救装置(如防护服、各类防毒面具)等 。
联锁—当操作者失误或设备运行一旦达到危险状态时,应通过连锁装置终止危险 、危害发生 。
警告—在易发生故障和危险性较大的地方,配置醒目的安全色 、安全标志;必要设置声 、光或声光组合报警装置。
2)安全对策措施应具有针对性 、可操作性和经济合理性针对性是指针对不同岗位的特点和评价中提出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后果,提出对策措施 。由于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后果具有隐蔽性、随机性交叉影响性,对策措施不仅要针对某项危险、有
害因素孤立地采取措施而且为使系统全面地达到国家安全指标
要采取优化组合的综合措施。
可操作性:提出的对策措施是建设单位 、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安全设计、生产、管理的重要依据因而对策措施应在经济 、技术、时间上是可行的,能够落实和实施的 。此外,要尽可能具体指明对策措施所依据的法规、标准,说明应采取的具体的对策措施,以便于应用和操作。
经济合理性是指不应超越国家及建设项目生产经营单位的
经济、技术水平,对策措施应符合有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安全设计规定的要求。
三、针对安全风险危险源进行分级管理
1 、Ⅳ级危险源各级机构都必须对其实施管理,Ⅲ级危险源由矿、班组三级对其实施管理,余类推。详情如图
2 、落实责任人、检查部门 、监督部门
3、风险控制更新当下述情况发生变化时,各单位应及时辨识安全风险危险源,更新(或补充)安全风险危险源辨识更新 。
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等发生变化;
各矿井的工艺标准、作业环境 、设备 、设施等发生变化或更新;
4 、制定并完善危险控制对策
危险控制对策一般在危险源辨识登记表中已有记载 。为了保证危险源辨识所提对策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有必要根据班组危
险预知活动结果对其补充 、完善,同时,还应对安全操作规程 、安全确认制及其他有关管理制度中与之相冲突的内容进行调整 。
5 、树立危险控制点警示牌
危险控制点警示牌应牢固树立(或悬挂)在危险控制点现场醒目处。
危险控制点警示牌应标明危险源管理级别 、各级有关责任单位及责任人 、主要控制措施 。
为了保证危险控制点警示牌的警示效果和美观一致性,最好对警示牌的材质 、大小、颜色 、字体等作出统一规定 。该警示牌一般采用钢板制作,底色采用黄色或白色,A 、B 、C 、D级危险源的危险控制点警示牌分别用红、绿 、蓝 、黑楷体字书写。6 、制定危险控制点检表
危险源辨识材料经验收合格后应按计划分步骤地制定危险控制点检查表(对检修单位为开工准备检查表)
,以便通过该检查表的实施掌握有关动态危险信息,为隐患整改提供依据 。
7 、对有关危险源按危险控制点检查表实施检查;各有关责任人或检查部门对不同级别危险源实施检查的;
8 、制定临时措施
对尚未进行彻底整改的危险因素制订并实施切实有效的临时措施,保证不被触发引起事故 。
四 、各级领导干部及专业管理人员,要按照现场要求和到位标准,深入作业现场,深入班组,开展检查、监督和指导,切实做到安全责任落实、工程管理规范、风险控制到位,不断降低和努力化解人身安全风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