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型:软件专题
版本:V3.8
更新:2021-04-14 03:48
大小:35.4MB
系统:Android5.9.x以上
语言:简体/繁体
点击:61576 次
评论:95 条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消费者剩余转移视角下垄断对社会福利的影响分析
作者:倪恒意胡振
来源:《商业时代》2014年第35期
内容摘要:本文从消费者剩余出发,首先在消费者剩余被垄断企业攫取并转化为垄断利润后,将其分割成多个部分,其次对每一部分在企业内外部的流动转移进行独立分析,最终,将垄断发生之前和发生之后的不同社会总剩余进行比较,从而得出垄断对社会总福利影响的确切结论。意在指出垄断企业并不像传统观念中那样总是带来负面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垄断行为能够带来使社会总福利上升的结果。
关键词:消费者剩余 ; 垄断企业 ; 垄断利润 ; 社会总福利
引言
消费者剩余是用来衡量消费者福利与社会经济福利的重要指标,是西方经济学中常用的分析工具。所谓消费者剩余(consumer surplus),指买者愿意为一种物品支付的量减去其为此实际支付的量(曼昆,2009)。法国工程师Jules Dupuit在1844年首先提出了可以用货币来测度总效用 。在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和实际支付的价格之间的差,可以通过一种累进税的产品来测度,并称之为“效用的相关性”,后来马歇尔将它正式称为“消费者剩余”(王冰等,2004) 。
长久以来,垄断市场都被许多人视作无效率的市场,垄断企业往往为了获得垄断利润,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进而造成整个社会总福利水平的下降。本文的研究目的就是探究垄断行为对社会福利的影响 。为了得到可靠而准确的结论,本文使用了福利经济学中最基本的分析工具——消费者剩余,并建立了简单的数学模型,进行推导演算,从宏观角度观察垄断行为发生以后社会福利的变化程度。本文将从消费者剩余入手,探讨在垄断市场中,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的多寡程度,以及在垄断市场中消费者福利和社会经济总福利的状况。本文将重点阐述垄断企业对消费者剩余的攫取和消费者剩余被攫取后在垄断企业内外部的转移所产生的对于社会经济福利影响等问题 。
文献回顾
本文主要涉及对消费者剩余攫取和转移方面的研究,尚未发现有完整的相关领域的研究内容。涉及本文研究领域的文献资料一方面是对垄断势力的抨击 、对攫取消费者剩余行为的批判。如:从西方经济学社会总剩余的角度,社会福利衡量了一个厂商,甚至一个行业对市场中的人们消费与生产状况所做出的共享。从分析中可以发现,在理论上行业的竞争程度越低,福利损失也就越大(刘浩,2013)。价格同盟实行的统一定价是一种垄断价格,会造成资源配置的浪费和消费者剩余的损失,进而损害社会整体福利(王冰等,2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