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新闻发布会现场记者李慧婷 摄
南宁云—南宁新闻网讯(记者 李慧婷 文/图)4月26日上午,自治区人民政府举办了关爱服务贫困家庭“三留守”人员和残疾人工作新闻发布会。会上自治区民政厅 、教育厅、妇联 、残联分别进行了工作总结和介绍。
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体制机制
近年来,广西各级民政部门从各地实际出发 ,本着边试点、边总结的原则 ,积极探索运用中央和自治区流浪救助专项结余资金购买社工服务 ,开展以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为重点的未成年人保护服务。
自治区民政厅副厅长张光廷说 ,自治区每年将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纳入自治区党委常委会重点工作任务 ,同时纳入广西民政系统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重要内容,将农村“三留守”与脱贫攻坚工作同部署 、同考核 ,统一落实 。
2016年以来 ,全区各级民政部门投入政府购买未成年人保护服务经费4100万元 ,引导社工机构和社会工作人才承接政府购买留守儿童关爱保护服务项目,为留守儿童提供精准关爱 、精准帮扶和精准保护。
自治区教育厅副厅长孙国友表示 ,广西深入推进“全面改薄”工程 ,重点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在边远地区,坚持保留并办好必要的教学点,保障小学低年级留守儿童就近入学;在留守儿童集中的地区 ,合理设置寄宿制学校 ,全面改善学校教室 、宿舍 、食堂 、厕所、浴室等基本办学和生活条件 ,配足配齐优质师资和管理人员,有效解决留守儿童照料缺失的问题,满足了留守儿童寄宿需求。2016年以来,全区投入“全面改薄”资金达到192亿元 ,项目投入覆盖学校27575所(次),贫困地区教育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
此外 ,广西深入实施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入学政策,以公办学校接收为主 ,努力扩大城市教育资源,让更多的农村留守儿童有机会入城接受教育 。2019年春季学期,全区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入读公办学校的比例达到80.5% ,已连续7年保持在80%以上 ,从源头有效减少了留守儿童数量 。
助力建档立卡贫困妇女精准脱贫
近年来,自治区妇联深化做实“产业到家 牵手妈妈”脱贫攻坚巾帼行动 ,帮助外出务工妇女实现家门口就业 ,源头上减少留守儿童数量 。2018年3月,广西“产业到家 牵手妈妈”巾帼脱贫行动经验被《国务院扶贫信息》(2018年第28期)刊登。
自治区妇联新闻发言人 、副主席孔献玲说,在全国妇联“全国巾帼脱贫示范基地”示范引领下 ,自治区妇联安排专项资金大力扶持“妇字号”基地、巾帼合作社和家庭农场 ,依托基地带动和能人引领发展现代农业,组织动员基地牵手贫困户,切实帮助建档立卡贫困妇女收入逐年递增,如期实现脱贫。
随着“妇”字号基地的发展,全区特色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种类不断丰富 ,无不在“滋润” 、充实着贫困妇女的钱袋子 。2016年至2018年 ,自治区妇联共投入资金794万元 ,示范带动全区创建县 、市 、区、全国四级巾帼科技示范基地1049个 ,带动2.6万名建档立卡贫困妇女增收脱贫 。2016年以来 ,“大篷车”进村(社区)1421个,培训妇女13.18万多人次 ,100%推荐就业,带动2.33万名建档立卡贫困妇女就业 。
接下来,广西妇联推动将巾帼电子商务创业行动纳入《广西脱贫攻坚农村电商发展实施方案》 ,整合广西女企业家协会和广西女能人协会资源 ,搭建“八桂鲜”电商平台 ,拓宽贫困妇女销售优质土特产的渠道 ,巧搭“互联网+”的东风 ,为贫困妇女脱贫增收插上翅膀 。同时联合商务厅 、网信办等三部门开展广西电子商务创业大赛 、“电商培训八桂行”巡回培训等活动 ,促进电商创业蓬勃开展 ,各地女能人打造的电商平台雨后春笋般涌出 ,如百色女能人协会电商平台 、贵港梁英电商平台 、罗翠美的中欧仫佬侬电商平台 ,催生各类网红产品 ,如“轩妈”蛋黄酥 ,成为2017年“双11”淘宝销售广西第一 ,更培养扶持起一批女性创客 ,使其成为发展互联网经济 ,带动贫困妇女脱贫致富的中坚力量。
建立健全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
据悉 ,目前全区共有农村留守老年人约30.5万人。广西不断加强对各地开展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工作的检查指导,指导县级区域建立农村留守老年人的巡防制度 。目前 ,全区50%以上的县级区域(共有57个县 、区、市)建立并运行了以县为单位 ,由乡镇人民政府统筹指导,由村民委员会协助实施的农村留守老年人定期探访制度 。
从2015年开始 ,广西每年投入5000万元在人口较为密集乡镇兴建一批区域性农村养老服务示范中心 ,面向社会提供养老服务 。目前,全区建成90个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 ,养老床位从30—50张提升到100—150张。初步建立起以居家为基础 、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农村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覆盖率从20%提高到46%,政府提供基本养老服务的托底保障功能得到明显增强 。积极完善农村互助性养老服务设施,建成农村幸福院达4400多个,建设1100多个乡镇敬老院、6000多个五保村 ,新建示范性村级老年协会3300多个,解决了农村老年人日间生活照料、文娱活动 、情感交流所需的场所 。
此外 ,广西结合城镇化发展和“美丽广西”乡村建设,从2017年起自治区每年创建一批养生养老小镇 ,完善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功能 ,推动城镇与农村基本养老服务均等化,为乡村振兴战略注入新动力。目前已命名贺州市昭平县黄姚镇 、桂林阳朔县兴坪镇等两批12个养生养老小镇,给予每个一次性奖励200万元 。
全面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政策
2016年,广西残联举全区各级残联之力,与自治区扶贫办联合 ,历经6个月地不懈努力 ,打赢了残疾人脱贫攻坚第一战 ,摸清搞准了农村贫困残疾人的对象 ,并与自治区扶贫办签订了《数据使用保密协议》 ,获取了全区贫困残疾人建档立卡信息 ,包括:全区各市 、县(市、区)贫困残疾人纳入建档立卡人数、留守贫困残疾人信息 、就业年龄段残疾人信息 、教育年龄段残疾人等信息 。
广西从2016年开始实施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 ,标准为每人每年600元 ,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残疾人的关怀 ,“两项补贴”也纳入了残疾人稳定收入之一。2018年 ,自治区民政厅 、残联、财政厅联合印发《关于提高全区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和扩大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对象范围的通知》 ,决定从2019年1月1日起 ,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由每人每月50元提高到80元 ,重度护理补贴对象由目前持证一、二级残疾人扩大到三、四级精神残疾人,残疾人“两项补贴”实现提标扩面 。
自治区残联副理事长许健强说,2018年 ,自治区本级共投入资金约9000万元 ,组织实施残疾人脱贫攻坚“六大工程” 。其中 ,党员扶残温暖同行(三期)项目共扶持1.7万户的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 ;建设116个“阳光助残扶贫基地”,每个基地安置不少于50名残疾人就业或辐射带动不少于100名残疾人发展生产 ,全年共辐射带动1.2万多名残疾人发展生产 ;为6500户贫困残疾人开展实用技术和技能培训 ;为2.2万名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提供基本生活照料和护理、社会适应能力辅导和运动功能训练等方面服务;为2625户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改造;为贫困下肢缺肢者免费适配大小腿假肢、矫型器400例 ,为贫困听力残障者免费适配助听器400台 。
(作者 :李慧婷)
。